藥師媽媽棄藥投農,種出美麗的玉荷苞公園
高雄屏東一帶是台灣氣候較適合栽種玉荷苞的產地,玉荷包是台灣人愛吃的水果,然,卻因為氣候變化大,開花、授粉皆有許多變數,加上耗費人力,實在不易栽種。這麼不好管理的水果,一位完全不懂農業的媽媽竟傻傻投入其中,到底其中發生什麼事呢?
外行務農,先從上課開始
二十年前,藥師林仁山辭去藥師工作,陪伴孩子長大,同時接受父親建議,接手家族農地,原本預期「維護整理」,變成「專業農夫」。起初,好學的仁山媽媽完全不懂務農,為了管理農地,跑去農改場上課,卻因為年紀稍長,不符合上課的規定,幾經波折才能旁聽田間管理課程。
自己挖的坑,總有辦法填滿
開始要決定種什麼,仁山媽媽選了成本會計列表中經濟效益最高的「玉荷苞」,在二十年前玉荷包還沒什麼人知道,仁山媽媽也是第一次聽到,還想說「青ㄅㄧㄤˋㄅㄧㄤˋ」的荔枝怎麼吃?!沒想到是這麼好吃的水果,一股傻勁就挖了一個深坑,發覺此坑不淺時,遇到人生的浮木,指導他栽種玉荷苞的老師。這位老師陪伴仁山媽媽從無到有,幫她規畫栽種株距,埋設水管,提醒管理方式等等,仁山媽媽從頭學起。
像公園一樣美麗的果園
漸漸的,仁山媽媽可以掌握田間管理的技術,許多經驗的累積讓她也發展出一些自己的管理方式,回憶二十年前,仁山媽媽笑著說:「已經跟老師教的都不一樣了啦!」她說以前老師也是教她用除草劑,但她就是喜歡果園綠綠的樣子,後來全面改以人工除草。加上為了保持通風留下的寬大的株距、二十年的大果樹、還有綠油油的草皮,仁山媽媽把果園經營的像公園一樣舒服又美麗。
沒病就不用藥,良善的循環
因為以前是學藥的,對藥的觀念是「沒生病就不必吃藥」,把用藥減到最少,也不用化肥,以液態肥補充葉面肥,不直接下在土壤上。多年下來,果園的生命力好旺盛,不只有各種昆蟲來居住,每到花期,蜜蜂就全家搬來住,好不熱鬧!仁山媽媽的想法很簡單:生態平衡、土壤健康、樹健康,果實自然就長的好,跟人一樣。
看好台灣雜糧,提高自給率
仁山媽媽除了種高難度的玉荷苞之外,還有種水稻跟雜糧,她認為台灣每年吃這麼大量的雜糧,自給率卻很低,非常看好本土雜糧的潛力。種過紅豆、芝麻、綠晶毛豆等等,都以友善的方式栽培。這兩年,兒子威超也返鄉幫忙,當仁山媽媽的助手,希望可以提升本土農業,帶給消費者安心的食物的同時,也為台灣土地盡一些心力。